《電光石火》 傾聽文學的呼聲
廖俊穆


……使文學的存在與發展,在讀者關注的相互辨證的張力間實現嬗變創新文學內質,
繁生沒有被歲月洗去的文學個性。「我讀了一本書,我的一生從此改變」。這是本屆(二
○○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小說家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在他的「新
人生」一書的開場。帕慕克他學建築工程,因為他讀了一本書跨越領域使他「不小心成為
小說家」。在他追尋故鄉的憂鬱靈魂過程中,發現文化衝突與文化交織的新象徵,使他攀
登世界文學高峰。一句話、一本書往往改變人的一生,跨界學習研究也往往成就人生。帕
慕克他原想成為畫家,但因初戀挫折、與土耳其藝術窘困環境他的母親強力反對,使他逆
轉思維在建築工程之外立志於寫作,困境、沮喪、挫折也能轉換追從人生巨大的動能與成
就。雖然他寫作三十多年只出版七本書,其中有五本獲得重要獎項,印証擠破腦袋爬出來
的一個字、一個字才是粒粒金鑽。

月前參觀書展,見觀眾層量越來越縮小,買書者大都是學生或專業研究者居多,純係
以閱讀做為休閒意趣者則少。早期我們青年時期,在公園樹下、火車上或車站候機室,低
頭閱讀的身影,現在幾乎在時代丕變的心界中流失蹤影。偶見有人在公共空間握卷展讀或
閱報,都成為移動我注視的目光。

文學它以語言符號賦予「語言藝術」的屬性,從這個「屬性」觀察現代文學,較可發
現的樣貌和變化有:傳輸系統的媒介性,審美特性的形象性,寄寓人類生存的體驗性,語
效特殊意指的修辭性,及文化產品的消費性,這些多重屬性共存的結構,形成當前文學「
復聯性」的眾多變量。在復聯性中還可體現出感興與理智的多重涵攝復合體如典雅文學、
通俗文學、虛擬文學、美文、罵文、火星文……等,隨看人們閱讀心理的延伸而被引向人
生體驗景觀的無限開闊邊界。這是社會心理對於文學的影響日益擴大,使生產創作的「內
在動機」,形成千絲萬縷的維繫合化作用成為今日文學面影。

「語言所有最纖細的根莖生長在群體精神力量之中,每一句話都包含著一種獨特的世
界觀」〈德國語言學家威廉.洪堡特Wilnelmvon Humboldt語〉。讓我想到我們的文化
自創性文學活動中的特點:文翰藻章,情志風標,是精神的智慧燈火。追逐深蘊,啟悟思
維,廣墾心域,愉悅昭然。反之,若有藉題詆毀或有硝煙氣味,則予人拉開心距,違背傳
輸良知與文格。關注語言在文學本體構成的作用,不僅是文字工作者、媒介均應孕育塑造
文質的制約,讀者也應秉持明道文性驅動消費性共同制約。使文學的存在與發展,在讀者
關注的相互辨證的張力間實現嬗變創新文學內質,繁生沒有被歲月洗去的文學個性。

是以,文學使命有若指月的手、叩地的禮,對於世態人情歷史現況作全面性的深刻觀
察,力尋在廣大社會群體中的「高溫點」、人性光輝的「核心點」與共有共享意義價值的
內涵質素,使讀者應目會心從視覺化的聽覺境象中獲得披襟啟示與感蕩文趣,串聯讀者精
神躍進未來無數的心靈,擴散在廣大的時空中,這是文學馳思遷化點燃靈性的火光。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311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n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