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第一次參加讀書會,學輔中心辦的活動,主題是探索自我,
選材是法國作家迪耶特(Dieter)的繪本—隱形人,在會前已先看過,雖然
是繪本很快就可看完,卻引發很多思考的空間,讓我重複看了三遍想找出
更具體更深的感覺。

  這本書首先刺激到我的是有些觀念和主角很像,認真正直勤奮,不會
惹麻煩也不會去傷害別人,然而就是因為這樣人們沒有去注意主角;那些
價值觀都是社會上提倡的好習慣,主角卻因為守本分失去存在感,於是感
到不開心,是社會價值錯了嗎?他認真的作自己的事卻被附加罪名,沒有
抵抗不願傷害,因為這樣他薪水沒有漲卻也沒有被裁員,高不成低不就的
狀況,自己也有這樣的情形。有時也因為自己分內的事都按時做完,大家
就習慣不需要關心妳,因為不需要擔心,照理說這是一件好事,卻讓我覺
得沒有存在感,少了稱讚,有時還寧願被罵呢!
  然而想想,做好分內的事是正常,被稱讚的標準是達到別人期望之上
,可是人會進步,要維持同樣的程度是需要花更多的力氣,這些別人是看
不到的,只有自己才明白這次的表現有沒有完美,或許也因為這樣影響我
成為另一種隱形人;因為只想和自己比,漸漸無視旁人的影響,另一種的
活在自己世界。不過這樣會很累,對自己負責是最沈重的壓力,能持續下
去的動力,卻很矛盾的,來自周遭的生活,親情友情愛情,倒底是為自己
還是為別人?這答案始終都無法確定。人是無法完全脫離社會的。
  或許換個角度想,為自己好使自己提升,相對就提升了對別人的好的
品質,增加能量能做更多有益的事,所以從自己出發。但提升並無法純粹
為了有更好的幫助,當然想要替賺錢掙個好位置,可是現在的我,分不出
它們的先後順序,迷惑著是否已功利薰心還是大愛精神在發展。
  今天的讀書會,我覺得主講人帶得還不錯,只是我旁邊的男生襪子味
道實在令我無法領教,非常難過的忍受著堅持到最後,遇到這種狀況有人
會想要告訴他嗎?然而不告訴他又覺得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力被侵犯,
誰能幫我解答?他談到愛情的靦靦樣讓我不知如何開口說—「同學,先從
注意你自身味道開始吧!」語會中發現大家各有不同的生命體驗,很高興
聽到不同的分享,也看到為自身理念奮鬥的精神,不過發現好多人都想要
來讀我們系,明明這是個不賺錢的行業,卻很多人想進,而我卻想著是否
能跳到別的領域,我真是對心理沒興趣嗎?我想不是的,而是實際在台灣
環境的應用上,不是讓人喜歡那樣的安排。又或許旁人沒有真正深入瞭解
心理系是在做什麼前,常常是對它抱著很大的憧憬吧!
  下禮拜還有一次,不知道能不能帶出更深的討論及省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nshine 的頭像
    Fanshine

    活著

    Fan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